一些筆記...
在為期將近一週的時間中,我出了將近五天的GPS野外,也跟學長們談了許許多多關於所上的事情,當然,也包括八卦啦。
不過,對我自己而言,最有收穫的,應該是跟老師聊關於我的研究的內容、重點吧!
因為我在研究過程中,的確遇到以些轉折--如不知道所作為何、不清楚要用到哪些資料....等。一直到最近,跟從入學以來、就一直帶著我做研究的博班學長,在出GPS野外的期間,跟他討論了關於我的研究的問題,我才慢慢了解要做的方向。
大致來說,我現在所作的,依舊是以基本的資料處理的前置工作為主,真正用到逆推的部份,其實還沒正式開始。不過,大致是了解,要利用處理過後的資料,先作波線追跡的逆推,在將逆推出來的結果(我猜,應該是許多有關的數據吧),跟原來的波形作比對,以驗證我們先前所假設的rupture model,是否與實際的情形相符。
在這之前,必須先作一個假設的模型,以網格切個斷層面區域,並且將震源放進去。根據學長的說法,將會跟之後要做的庫倫破壞應力有關(可能是應力的轉移吧!),最後,將會跟我實驗室的博班學長論文一樣,用GMT做出應力轉移的tomography(層析圖)。
當然,老師所希望做的,還不只如此,他更希望在做完rupture model之後,預測當地的土壤、岩層潛移的量值--其實,就跟地震預測、有一些相關嘍~!
說了這麼多,無非是希望我能夠記得我要做的東西、並且學得作研究的方法吧!
不過,對我自己而言,最有收穫的,應該是跟老師聊關於我的研究的內容、重點吧!
因為我在研究過程中,的確遇到以些轉折--如不知道所作為何、不清楚要用到哪些資料....等。一直到最近,跟從入學以來、就一直帶著我做研究的博班學長,在出GPS野外的期間,跟他討論了關於我的研究的問題,我才慢慢了解要做的方向。
大致來說,我現在所作的,依舊是以基本的資料處理的前置工作為主,真正用到逆推的部份,其實還沒正式開始。不過,大致是了解,要利用處理過後的資料,先作波線追跡的逆推,在將逆推出來的結果(我猜,應該是許多有關的數據吧),跟原來的波形作比對,以驗證我們先前所假設的rupture model,是否與實際的情形相符。
在這之前,必須先作一個假設的模型,以網格切個斷層面區域,並且將震源放進去。根據學長的說法,將會跟之後要做的庫倫破壞應力有關(可能是應力的轉移吧!),最後,將會跟我實驗室的博班學長論文一樣,用GMT做出應力轉移的tomography(層析圖)。
當然,老師所希望做的,還不只如此,他更希望在做完rupture model之後,預測當地的土壤、岩層潛移的量值--其實,就跟地震預測、有一些相關嘍~!
說了這麼多,無非是希望我能夠記得我要做的東西、並且學得作研究的方法吧!